天津空管分局气象台完成机坪气象设备安装部署工作
- 编辑:5moban.com - 18当初最早宣布进军光伏玻璃的企业,还未实现投产,光伏玻璃价格已经大幅下滑。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有利于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开发,有利于消减电力尖峰负荷,有利于节约优化配电网投资,有利于引导居民绿色能源消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双杰新能有限公司参与设计、建设光伏地面电站、屋顶分布、户用光伏及特殊场所光伏电站累计容量1200MW,团队多位核心人员从事光伏事业超过10年。
与乡村振兴结合,为打造零碳乡村而先行先试,实现资源互补前述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中,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将分为两期进行,首期建设产能10万吨。针对高速增长的业绩,通威股份解释称,高纯晶硅业务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同比大幅提升,公司高纯晶硅业务满产满销,盈利实现大幅增长;在产业链供需不平衡的特殊情况下,公司电池片业务仍然保持了满产满销,量利同比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这也直接导致,多晶硅料的量价情况,影响着通威股份的整体盈利。
因疫情影响,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下滑,多晶硅料价格不断走跌。去年因为疫情,通威股份多晶硅料需求、价格双双下跌,叠加电池片业务勉强盈亏平衡,在饲料板块业务的填补下,公司整体才能维持盈利状态。另一方面,爱旭股份产能急剧扩张。
公开举报另有隐情在举报材料中,爱旭股份指出,今年4月开始,通威集团永祥股份觉得多晶硅价格月度定价上涨太慢,拿出少量多晶硅料每周邀请部分企业竞标,周而复始地推升价格快速上涨;周定价实施仅一个多月,多晶硅价格就飙涨37.2%,硅片价格飙涨23.5%。最近两年,行业经验一再推演了这一点,硅片毛利率高达30%,数百亿资金涌入;玻璃短缺价格飙涨,大量资金涌入;现在硅料紧缺价格翻了近两番,又造就了新产能的大举攻入。面对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央企国企的态度是一个重要变量。一家位于江苏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言下之意,当前的供应链矛盾一定程度上是源于行业的无序扩张。
然而,一语成谶,面对硅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新玩家磨拳霍霍,除了宝丰能源及江苏润阳以外,新进入者还包括新疆晶诺和青海丽豪等。过去,硅料制造商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随着江苏润阳的投资落定,宁夏有望成为新的硅料生产基地。
这还不包括隆基、中环、晶科、晶澳等现有及规划的产能。上市光伏企业在一轮轮的融资中股价不断被推升,让融资、扩产、股价上涨的循环游戏得以延续,人人都成了这场资本盛宴的得利者。当然,也有一些客户无法调整价格;还有一部分客户虽然无法调整价格,但可以给隆基一些明年、后年的订单,并在届时的价格上给予一定补偿。今年三月底,光伏玻璃报价由高点的42元/平方米直接缩水30%,到了现在,价格已经接近腰斩;连带的,几家主要光伏玻璃供应商的股价也几近腰斩。
具体而言,众多硅片新玩家上马了数千台单晶炉,而这些企业短期内没有出货及盈利压力,就不断地购入硅料展开试生产。这就像是每一家企业都列出了各自的生产函数,并据此找到了各自的最优解。就这一轮产业链矛盾爆发的原因来看,硅片的大肆扩产也有不小的干系,正如前述头部企业负责人所说的,不少硅料在中间环节流转,并未成为最终的产成品。虽然这部分量不大,但是价格被拉的很高,容易引起恐慌。
今年初,市场蔓延着拥硅为王的声音,一家头部硅料厂商人士曾向记者表达了上述看法。6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了今年起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从协会公开发布的呼吁来看,也并没有将责任全部归咎于硅料环节,基本上是各打50大板。事实上,记者从SNEC展会上获得的信息显示,国内光伏组件项目招标步伐已经大幅减缓。
青海丽豪成立于2021年4月,计划总投资180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计划于2021年7月动工,2022年12月建设完成。这就很像博弈论里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只有合作才是行业效益最大化的路径,但拒不合作只会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目前组件1.8-2元/W的价格,部分运营商已经开始推迟或暂停装机,未来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传导至下游,需求将大幅走弱,我们认为硅料价格有望在四季度回落,但由于硅料供给在2022年才会释放,其价格将维持相对高位。根据此前公告,今年是广东爱旭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并且,今年承诺的扣非净利润由8亿元上调至9.3亿元;然而,爱旭股份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仅5000余万元,业绩承诺压力不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向记者谈到了他的判断。公司毕竟是要长期经营的,如果都毁约的话,明年还怎么做啊。
记者注意到,面临这一问题的企业绝不止一两家,在近日举行的SNEC光伏展期间,晶澳科技(35.900, -1.90, -5.03%)董事、执行总裁牛新伟向记者表示,去年签的组件订单确实有些很有压力;而在此前,钟宝申也谈到,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对于公司去年转移过来的15GW组件订单造成了一定影响。记者注意到,6月8日,石嘴山市政府与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润阳)签订投资协议。
不过,通威股份、爱旭股份6月14日双双收到了上交所监管工作函,处理事由均为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多晶硅价格从2017年末的14-15万元/吨跌至2020年上半年的5-6万元/吨,不少落后产线遭遇关停,甚至头部企业也处在微利的境地。
然而,光伏玻璃的命运已经验证了疯狂背后必然是一地鸡毛。这是因为,头部企业拥有更大的产能规模,硅料在硅片、电池等环节以不同形态流转,其规模也十分巨大,一旦未来硅料发生跌价,这些不同形态的硅料也将面临减值风险。
谈到当前行业的窘境,江维向记者表示,硅料全年供需依旧偏紧,但硅料价格下半年将加速见顶,拐点因素就是下游需求的负反馈过程。那么,去年以来,硅料的价格究竟涨了多少?去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业内担忧这会引发光伏需求萎缩,在悲观预期下,硅料价格一降再降,最低触及5.6万元/吨;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上周硅料均价20.6万元/吨,最高触及22.5万元/吨。协会建议,相关企业应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自觉抵制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与客户协商的另一种途径是,之前签的订单继续按投标价格实施,等到了明年,客户能够给在优质订单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这样的话,前后订单加在一起也差不多能够保本。
记者此前曾统计过硅片环节的投资情况,上机数控(143.150, -15.90,-10.00%)、京运通(7.590, -0.64, -7.78%)、双良节能(5.710, -0.07,-1.21%)、高景太阳能(6.020, -0.23, -3.68%)、江苏美科这五家硅片市场的新玩家已经陆续建成或正在规划的产能合计超过187GW,项目投资金额合计至少达到了460亿元。去年,多晶硅料价格最低仅有5.6万元/吨,不过就在上周,硅料散单成交最高价触及22.5万元/吨,涨幅近三倍。
牛新伟向包括证券时报e公司在内的媒体表示,去年签的订单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客户愿意接受重新谈判定价,或是同意延期发货、寄希望于三四季度产业链价格出现松动。在举报材料中,爱旭股份将矛头直接对准通威集团旗下永祥股份,称其将多晶硅价格月度定价调整为周度定价,助推了硅料价格的快速上涨。
然而,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进入光伏平价时代早已是业内共识。
此外,钙钛矿等新型电池一旦崛起,就将颠覆现有晶硅路线的光伏电池技术,彼时再来回望,当下的投资热潮又是否妥当?记者观察:光伏行业亟需摆脱囚徒困境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海运运价大幅走高,但相比这些领域的供需关系而言,光伏产业链的供需关系要更为复杂一些。去年以来,光伏行业百亿元级别的扩产计划频频登场,行业水桶腰的格局愈发明显,中游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远高于硅料产能及终端需求,大举扩产看似行业繁荣向上,但也透出非理性的气息。对此,业界也开始质疑爱旭股份此番举报的真实意图,矛头直指爱旭股份重组时的业绩承诺记者注意到,企业也采取了多种应对举措。
当然,也有一些客户无法调整价格;还有一部分客户虽然无法调整价格,但可以给隆基一些明年、后年的订单,并在届时的价格上给予一定补偿。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表态来看,协会一方面建议,能源主管部门对2021年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予以上网电价保障,避免不合理的抢装;另一方面,建议下游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不急于今年年末抢装,给予上游产业链各环节更多的缓冲空间。
央企国企是新能源电站投资的主力,并且它们都会有一定的收益率要求。对此,业界也开始质疑爱旭股份此番举报的真实意图,矛头直指爱旭股份重组时的业绩承诺。
一家头部光伏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指出,硅料涨价是一种短期行为,并非理性的、常态化行为。牛新伟向包括证券时报e公司在内的媒体表示,去年签的订单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客户愿意接受重新谈判定价,或是同意延期发货、寄希望于三四季度产业链价格出现松动。